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在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亚沙拐枣属植物研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平台建设”的支持下完成的,在原有基金课题以及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编写的相关工作基础上,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积累,广泛收集了沙拐枣属植物的活体材料、标本以及相关文献,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建立了沙拐枣属种质资源圃,并将所有收集资料和科技成果以数据库展示在“沙拐枣属植物科技信息平台”上,实现了沙拐枣属植物资源的共享。
        本蓼科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蓼科沙拐枣属灌木是干旱区沙漠和戈壁上广泛分布的旱生或超旱生植物,是干旱荒漠植物区系中的一个古老的属,所形成的群落,是亚、非干旱地区典型的荒漠植被,灌木,多数种为耐旱、抗风蚀沙埋、生长快、易繁殖的优良固沙植物,并具园林观赏和药用饲用价值。全世界共35种。中国有23种,主要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区,约占世界种类的2/3,其中新疆分布的种占中国的4/5。 沙拐枣专类园规划面积为10.45公顷。以新疆分布的泡果沙拐枣、白皮沙拐枣、红皮沙拐枣、奇台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和塔里木沙拐枣植物为主要建群种,配置主要的伴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构成近自然的群系造景元素,分别展示分布在沙质、砾质和沙砾质荒漠生境中的沙拐枣自然群落。现已成功引种23种(包括未发表种)。 沙拐枣属植物多样性特点突出,依据沙拐枣果实的类型,可分为泡果组、翅果组、基质组和刺果组4种类群组。每种类群组果实形态各具特色,极具观赏性。沙拐枣属植物专类园以及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可为沙拐枣属植物系统演化研究、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储备和理论研究平台。